翻页   夜间
灵雁文学 > 我真是个道士 > 第二十一章 一线生机
 
徐朗放下翘着的二郎腿,站起来掸了掸衣服,走到周易的面前。他双手打开撑在那张大大的檀木桌子上,双眼直视周易:“不如周先生请我喝杯茶,一柱香之后再决定要不要和我继续玩这个游戏。”

周易看到他如此笃定,不由自主的说了声好。徐朗继续回到椅子上翘他的二郎腿,周易心下不满,但还是耐着性子,动手烧水泡茶。周易熟练的从茶叶筒中分出一泡茶叶,倒入茶壶,又用热水洗了一遍茶叶,才开始泡茶。

周易之所以愿意让徐朗喝这杯茶,是因为徐朗刚才的话,有一部分他说对了。他今天确实请了三男一女四个人。而且男人都是五十多岁,只有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。

至于徐朗说的,有两个人来不了,来的人又如何打扮,他要等等看,是不是这样。他用沸水在茶杯上浇了浇,用镊子夹住茶杯,倒掉热水,倒上一杯热茶。轻烟袅袅,茶香四溢, 透过雾气,徐朗看到他面无表情,老僧入定般的平静。

徐朗并不客气,由衷地赞叹了一声“好茶”,便用三指端起茶杯,放在鼻子底下闻了闻。尔后,轻轻啜了一口,顿觉唇齿留香。两人各怀心事,谁也没有开口,都安静的品茶。三泡水已喝尽,周易抬起手腕看了看表。

徐朗说的一柱香,大约是二十分钟。三泡水大约十五分钟,故而周易抬手看表,暗示徐朗约定的时间已至。徐朗感受到了周易质询的目光,但他并未抬头,而是继续喝茶。

周易有些沉不住气,以为徐朗是找借口拖延时间。看到徐朗丝毫没有反应,他心下不满之意陡增。正当周易想开口的时候,他的电话突然响了。

“喂,是我。怎么了?哦哦,好的,我知道了。”周易挂了电话,态度突然缓和了很多。“确实有个朋友来不了了。”“是那个男的。”“对。”“他其实挺想来的,家里临时有点急事。”“嗯,的确是这样。”

“那周先生,要不要再续点热水呢?”“续,我这就烧水。”听到他口气大缓,徐朗身子微微向后靠了靠,略略安心。“看徐道长的样子,平时并不住在碧霞宫吧?”“嗯,师父他老人家说我情劫未历,暂时在家修行。”“张道长果真高人,连这个都能算到。”

徐朗放下茶杯,轻轻巧巧说到:“这并非难事。”“那徐道长没算算,你的情劫,什么时候到啊?”周易不由的带了几分好奇。“我不给自己算。”“难道真会有报应?”“不是。任何人面对自己的事情,总免不了有期待,有倾向性,总希望趋吉避凶。这个时候,往往心难定。所以算不准。”

“原来如此啊,我听过好多人的不同说法,理由玄之又玄。如此直白简单的,我还是第一次听说。”“周先生研究这行,应该了解的不比我少。”

“说来惭愧。我虽是协会的负责人,也是周易的爱好者,但我本人对易学术数并无多深的造诣。”

“其实这和努力与否没有关系,要看缘分。世人多以貌取人,迷信年纪。总以为长胡子的才是高人。殊不知,古往今来,凡是在易学行业有所建树的,都是自幼习悉,少年成名。”

徐朗顿了一下,继续道:“郭璞十七岁执掌国家地理台,写出《葬书》的时候只有十九岁。杨救贫(筠松)写《撼龙经》《疑龙经》《青囊奥语》的时候,也不过十七八岁。韦千里复旦毕业写出《千里命稿》,名动天下的时候,也不过将将二十岁而已。年龄与成就无关,天赋加机缘而已。”

周易没想到眼前这个年轻人,能说出这样一番话。一来,他在为自己开脱,自己造诣不深,是没有缘分并非不努力。二来,他暗示自己以貌取人,欺他年少,就以为他并无成就。

周易脸上一阵红一阵白,他微觉尴尬,干咳了两声,说道:“喝茶,茶凉了就不香了。”徐朗见他情状,便知明白他已听懂自己的意思。见自己目的已经达到,徐朗也不继续纠缠这个话题。

两人闲聊几句,周易听到信息声,拿出手机看了看,眉头皱了皱。“徐道长说的对,那个姑娘不想来,估计是来不了了。”徐朗笑了笑,站了起来。

“叨扰了。您还有客人,今天就先到这里吧。等您有空,我再来讨杯茶喝。”徐朗说完,在桌上放下一个小小的花笺,就往外走。“徐道长你这是……”

“周先生的客人快到了,我再坐下去就不太方便了。他们到了,我说的准确与否,您自然有定论了,到时候我们这个游戏就结束了。花笺上有我的电话,如果周先生有兴致,我们还可以坐下一起喝喝茶。”

徐朗离开的背影清绝潇洒,留下周易一个人,神色复杂地站在门口望向周朗离开的方向,久久没有回过神。“老周,你这是在门口迎接我吗?你怎么知道我要到了?”一个男人拍了拍周易的肩膀,同他打趣。

周易转过头,看到来的人是“爬墙虎”。此人五十出头,穿着黑色对襟夹袄,月白色羊毛混纺的裤子,身量矮小且略胖,因他平时没有主见,对多数事情呈骑墙之姿,又喜欢攀附权势,一起玩的朋友,给他起了个“爬墙虎”的外号。周易心道,徐朗又说对了,矮、胖、五十出头,黑色上衣白色裤子。事到如今,最后一个人的情况,周易觉得已经无须验证了。

徐朗的事,周易一时半会儿不想和别人说。尤其是“爬墙虎”这人并不可靠。如果徐朗真的有那么深的造诣,这个人必须要为自己所用,千万不能走到自己的对立面。而且,认识他的人,越少越好。

周易之前听景明讲过,徐朗来自内陆一个三线城市,B市他是初来乍到,应该没有什么熟人。否则,景明也不会给自己打招呼。他能主动拜访自己,定然不是为了树敌。

这一两年,B市文化界百花齐放。各家易学馆,风水堂,都把自己的门户做的越来越大。对他这个行业协会的理事长,也渐渐不放在眼里。大家表面上客气,说什么虽都研究易学,也算同气连枝,但毕竟宗教信仰各有不同,行事作风难免有差异。

但实际上,这些年大家逐渐在B市扎稳了根,周易手中的人脉资源对他们不再有吸引力。而且,这些年来,周易的专业水准,大家也都了解了七七八八,心里多少都有些不屑。

而徐朗的到来,给周易带来一线生机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